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总结,探究性活动设计

何 琛 | “活动·探究”单元怎么教——以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四单元演讲“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为例

何?琛 :重庆南开中学

摘?要:以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下第四单元为例,研析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指出教学“活动·探究”单元只有基于学情用心研究教材内容、编写意图与编排体系,真正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才能更有效地设计并实施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关键词:“活动·探究”单元;演讲教学;综合性学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是一个极具研讨价值的话题。下面,我就结合执教八下第四单元公开课时,在备课、试课、磨课、调整、上课、反思过程中获得的一些感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把握整体方向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组元类别,首次把语文实践作为正式教学内容编入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是引导,活动是主体,探究是把任务和引导连接起来的有效路径。其最大创新意义就在于将听说读写思等基本语文能力融合在一个丰富多元的动态学习系统中,将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整合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真正通过多文本比较阅读走向结构化的知识建构,在真正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下面来看演讲在新旧教材中的变化。首先,人教版教材将演讲与书信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统编教材则将其单独设置为一个单元,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并根据演讲实践性强与适合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特点,将其设计为“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动为核心,通过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一个围绕演讲的综合性学习实践体系,体现了演讲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其次,人教版教材九上的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以“笑对失败”“善待他人”“竞争与合作”为话题,一共设计了三个板块的活动,演讲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而且这些话题都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不需要阅读课文或其他文本就可以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编写理念是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侧重点是语文知识的运用和语文能力的展示;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则将演讲单设为一个完整的单元,更重要的是这一单元还有课文做基础,是以阅读为基础的“活动·探究”单元,开展“活动·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阅读文本,进而了解演讲的文体特点。

整体把握以上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的特点,我们便不难发现教学这一单元应该将阅读课文作为基础,以开展“活动·探究”式学习活动为主体,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中心并组织学生有效实施,指导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

二、确定教学内容

解决了“怎么上”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便是“上什么”的问题。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四单元以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赛三大任务为核心,形成一个完备的综合性学习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关键,演讲是亮点。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演讲比赛、评议等活动整合成一个具有活动性、综合性、复杂性和交际性的自主学习体系。

任务一是“学习演讲词”,具体要求有以下两个。

1.参考所给提示,阅读四篇演讲词,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1)思考“针对性”在演讲词中是怎样体现的。

(2)在阅读中理解体会四篇演讲词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3)品味演讲词的语言,感受演讲的感染力、说服力。

2.在演讲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体会演讲的感觉,为任务二和任务三做准备。

(1)在四篇课文中任选两三个段落,结合阅读所得,研讨怎样演讲才能更好地体现演讲词的风格。

(2)模拟演讲,相互评价并进行交流讨论。

任务二是“撰写演讲稿”,围绕“心中有听众”“开头吸引人”“观点要明确”“结语须精彩”“语言要锤炼”等要求创写一篇知识短文,结合具体要素指导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是在任务二的基础上,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并从赛前准备和现场比赛两个方面,对组织比赛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指导。

这三个任务,上公开课选择哪一个最合适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任务一,因为任务一知识点明晰,比较好掌控,组织好相关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学有所得。但是,这样上公开课会让听课者觉得平淡,与大型公开课很不相宜。阅读几遍课文后,我又决定把教学主题确定为“演讲的高潮”。但是,该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不可能只上一个单篇就让学生领会演讲词的特点,对课文的处理必须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因此,备课时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围绕“演讲的高潮”整合四篇课文,分三步实施教学。第一步,指导学生找出四篇演讲词中的高潮;第二步,引导学生谈找到的语句为什么是演讲高潮;第三步,引导学生明确成就演讲高潮的要素。我原本觉得这样设计环环相扣,有新意,有深度,教学效果应该会不错。但是,试课时却状况连连,学生不是找不到演讲的高潮,就是找到的演讲高潮多而杂,至于概括成就演讲高潮的要素,更是在从修辞等角度入手欣赏所找句段的精妙。课后反思这堂课我才意识到,这样上课不仅不符合编者意图,也没有考虑到课文篇幅较长与新学知识需要循序渐进,以致于课堂上的热烈发言只是表面的繁华。

由此,认真对教材中的三个任务进行比较,并充分考虑一线教师最想学习的教学方法和解决的疑难问题后,我决定将“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作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明确演讲词的特点。

三、落实教学环节

选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后,怎样组织教学便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一节课该怎样引导学生完成一篇演讲稿的撰写呢?为了避免课堂太安静,能不能换一种新的形式指导学生撰写?围绕这些想法,我对教学内容与环节的设计又进行了如下探索。

1.变通学习任务。

写一篇演讲稿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如果是给一篇写好的演讲稿挑毛病,时间就会缩短很多。由此,我决定将学习任务由“撰写演讲稿”变成“修改演讲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样一改选择需要修改的演讲稿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所以演讲稿要选择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且有话可说的话题;因为是修改演讲稿,所以选择的演讲稿不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因为时间有限,所以选择的演讲稿不能“千疮百孔”或“一无是处”;因为有试课时的失败教训,选择的演讲稿还必须聚焦演讲稿的核心要素。于是,联系到学生刚刚结束期中考试,我决定创设如下修改情境:

期中考试后,小南和很多同学都遭遇了挫折,学校决定由他代表班级在国旗下讲话。他需要写一篇演讲稿——《不惧风暴 逆风飞翔》,但他所写的演讲稿需要你帮他修改修改。请认真阅读原稿后帮他修改。

我之所以创设这一情境,是因为它能触动学生,能和学生真正实现“共情”。于是,我便把学生一篇习作中关于“失败后重新再来”的文字,按照教学意图和教学需要修改后,变成需要学生修改的演讲稿。

2.寻找写作支架。

学生在没有任何指导下完成演讲稿的撰写,可能会顾此失彼,写出来的演讲稿要么是层次不够清晰,要么是语言没有针对性。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搭建写作支架。那这个写作支架又该从何而来呢?直接用任务二的知识短文当然最便捷。但从试课效果来看,带着学生学任务二会干瘪无趣。因为任务二每一个教学重点教材都说得很清楚,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最多是换几句不同的话来表述,有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的嫌疑,而且支架内容太庞杂,容易使学生走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所以,必须让支架的生成变得自然而然,变得更加单纯,变得聚焦性更强,让学生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由此,我决定把任务一和任务二结合起来,以任务二为主体,将任务一作为基础,将整堂课聚焦在演讲稿的感染力上开展教学。

这一单元感染力最强的一篇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演讲稿利用一切能对听众施加感情影响的手段,强烈、深刻、动人地表现了演讲者的思想、观点、感情和愿望,以演讲者的感情之火点燃听众的心中之火,感情上对听众有强大的征服力量——这种征服力量的形成就是感染力形成的要素。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应重点落实强大的感染力来源于心怀听众、巧用修辞、使用问句或感叹句、运用典型事例、有号召力等。如此把这篇课文当成一篇普通的演讲词,在感染力统领下开展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修改演讲稿的支架,显然要比直接用知识短文指导更有意义。因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生成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其修改演讲稿奠定坚实的基础。

3.指导学生修改。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得到支架后修改演讲稿,很容易就会发现其没有感染力。这时我又顺势提出学习任务——把这篇演讲稿修改得更有感染力。学生的修改依据就是上一教学环节获得的支架。这一环节,学生融入具体情境阅读需要修改的演讲稿后会发现:(1)要修改的演讲稿针对性和听众意识都不强,使用“我们”这样的人称会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更有感染力;(2)要修改的演讲稿事例不具体,不能打动人,围绕“在失败中爬起来”这一点可以加进自己熟悉的名人事例增强感染力;(3)要修改的演讲稿结尾没有号召力,可以引用名言或使用比喻、对偶等修辞让结尾更具鼓动性。学生修改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全方位指导,并引导学生将大家认为最好的修改意见统整融合,形成一篇完整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最后,全班再推荐一个代表演讲,小组评议后派代表发言。这样教学,变教师讲授为全程指导,变掌控课堂为帮助学生,变关注成果为关注过程,就真正突破了原有语文教学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体现了“活动·探究”课的真正意义。

课后反思,我觉得这堂课至少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改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为实施“活动·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确实做到了主要依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与亲自实践学习活动;其次,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参与二度创作,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有序知识系统,获取了较多的直接知识,形成了相应的语文能力;第三,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修改部分,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并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在给语文教学提供更大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基于学情,用心研究教材内容、编写意图与编排体系,才能更有效地设计并实施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家尧.“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9(08).

[2]邱海洁.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标的关系——以演讲活动探究单元为例[J].延边教育学报,2019(04).

[3]肖培东.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2019(09).

[4]孙喜贵.谈演讲的风格[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02).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luao3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fqkj16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qkj168.cn/3519.html